临清市
按禹贡古属兖州,商周时为 “王畿之地”,属卫,战国时属赵,秦时属巨鹿郡。汉高祖12年(前195年)改巨鹿郡为魏郡,本域设清渊县,属魏郡,后属冀州阳平郡。晋咸宁中改为清泉县。后赵建平元年(330年)改清泉为临清县,属司州建兴郡,临清之名由此始。 北齐改为清泉。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临清,属清河郡。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临清县西部置沙邱县,大业二年(606年)省沙邱县入临清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临清复置沙邱,唐贞观元年(607年)复省沙邱入临清。唐大历七年(772年)析临清南部置永济县。按:有唐一代,临清、沙邱初隶毛州,后又隶瀛州、贝州。五代时先后属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宋熙宁5年(1072年)废永济复归临清。明弘治二年(1489年)临清升为州,辖馆陶、邱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临清为直隶州,属山东省,辖武城、夏津、邱县。民国元年(1912年)临清降为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东临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隶属德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山东省第四专员公署。建国后,1949-1951年为县属河北邯郸专署。1952年属山东德州专署。1952年以后至今属聊城。1983年10月辙县改市。
历史上,临清县治所几经迁徙,西汉清渊县城在“临清故城”(今河北临西县仓上村)西南,即今河北省馆陶县北18公里处的清阳城村。北魏迁至今冠县东北20公里处的清水镇。临清县(州、市)城:北魏临清故城在今河北临西县仓上村,隋唐五代宋县城仍驻仓上,金天会五年(1127年)县治由仓上迁至曹仁镇(今青年办事处旧县村),至元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治由曹仁镇迁至中州纸马巷。明景泰元年(1450年)砖城修好后,县署迁入砖城内。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跨汉卫二水建土城,延袤20余里与砖城相连,从此,临清城再无迁徙。
此外,临清市境内,在历史上还有厝县、信乡县、贝丘县、清河国(郡、县)、甘陵县、清阳县、清平县、卫东县、永智县等建置。 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稽诸史料:它上溯商周是“王畿 之地”,在战国是重要的齐赵边城,西汉建县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明清时期依运河而兴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四大运河名城之一,铸就了数百年的繁华与富庶。作为“千年古县”,临清的地名文化特征可以一言以蔽之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商业为一体,多方融汇,众体杂揉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地名文化。传统古地名见证了一方百姓生存发展的历程,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申报评审工作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中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中国地名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千年古县”是指距今千年以上,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建制县及以上古政区(含治所)名称。获“千年古县”称号的地名将被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临清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年即以清渊之名设县制。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因依傍清河(卫河古称)而更名为临清县,临清之名由此而始,沿用至今。“临清”之名沿用历史长达1676年。